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衛星創新院”)是我國微小衛星及相關技術領域的總體單位之一,主要從事小衛星、微、納、皮衛星及相關技術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科學實驗。作為我國科學衛星領域的主力軍、應用衛星領域的方面軍,已成功發射包括北斗三號組網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天宮二號伴隨衛星、太極一號衛星等76顆衛星。衛星創新院致力于成為我國先進衛星科學技術的創新引擎、航天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示范基地、政學研產用緊密結合的橋梁紐帶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開放平臺,為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基本情況 衛星創新院實行“一院三區”運行模式,即一院(衛星創新院)、三區(臨港園區總部、張江園區、松江工廠園區),現有科研和管理人員700余人,碩士以上學歷者占88%,平均年齡34歲,半數員工有完整型號研制經驗。 臨港園區9.5余萬平方米,包括7個衛星總裝大廳,擁有完善的力、熱、噪聲、微波暗室等環境試驗條件,能夠同時承擔30到50顆噸級衛星的研制,并具備承擔100顆以上微納衛星的研制能力;張江園區2.7余萬平方米,包括質量特性試驗區、力學試驗區、空間環境試驗區和衛星總裝廠房;松江工廠園區(在建中)約3.4萬平米,建成后將擁有兩條脈動生產線、智能立體庫及自動化物流配送系統,實現產線全過程數字化采集及管理,可承擔500kg以下衛星星座的批產任務,產線設計產能為300顆/年。 學科方向 衛星創新院學科方向主要涵蓋衛星系統與工程、衛星科學與技術,重點開展通信、遙感、導航、科學、微納等五個領域航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面向通信領域,設立通信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通信衛星總體設計研究,突破電子科學與技術和飛行器設計等關鍵技術,提升“復雜衛星系統”設計能力;面向導航領域,設立導航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導航衛星總體設計研究,突破高可靠長壽命自主可控衛星總體和平臺關鍵技術,提升“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面向遙感領域,設立遙感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對地遙感與探測研究,發展低成本、網絡化遙感探測星座,提升空間探測、軍事氣象和海洋環境“遙感探測”等能力;面向科學領域,設立科學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突破超凈超穩超精衛星平臺、載荷平臺一體化設計等關鍵技術,提升“高精尖衛星系統”設計能力;面向微納領域,設立微納衛星總體研究所,開展型譜化、智能化、批產化微納衛星研究,突破微納平臺模塊化組裝等關鍵技術,提升“高功能低成本衛星系統”設計能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設立新技術中心,為提升重大任務論證能力設立戰略與論證中心,以航天衛星工程核心技術攻關、航天產品研制為導向設立技術研發中心,以建成全球低軌衛星互聯網商業通信系統為目標成立全球多媒體衛星網絡工程總體部。 |
張江園區
臨港園區
松江工廠園區